?
首页  政务公开  招商引资  万秀党建  万秀人大  万秀政协  办事指南  旅游天地  信息公开  民生资金查询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万秀区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5-3-10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5年3月4日在万秀区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万秀区人民政府区长  罗伟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围绕区第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迎难而上,奋力攻坚,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预计,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0亿元,增长1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9.3亿元,增长1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3亿元,增长26.6%;财政收入7.4亿元,增长1.9%。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多措并举稳增长,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梧州市的决策部署,实施一系列稳增长的重大举措,有力扭转了经济下滑的被动局面。狠抓项目稳增长,突出抓好列入市层面统筹推进的152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项目69个,全年完成投资73.1亿元;全力推进列入自治区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7个重大项目,总投资25.1亿元,占全市总投资的47.9%。扶持企业稳增长,区领导带队上门开展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解难题、上规模、提效益,主动帮助61家重点企业解决问题218个,企业反映问题的解决率达92%;累计向金融机构推荐担保融资企业89家,担保金额达33.9亿元;帮助40多家外贸进出口企业争取到自治区各类扶持资金2000多万元。在市场低迷、企业运行困难加大的情况下,我们服务企业取得明显成效,全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8%。发展非公经济稳增长,加大对非公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区非公有制企业总数达2896家,其中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156家,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总量的88%。扩大消费稳增长,积极挖掘和培育消费热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2亿元,增长12.8%,总量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四分之一。

(二)调整结构促转型,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完成更新改造投资62.2亿元,林产林化、医药制造等产业总产值增长15%以上。实施农业“基地带动”战略,11个农业产业化项目加快推进,“思委米”种植面积达3万亩,六堡茶产量达1万吨,思良江休闲农业观光带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特色农业优势进一步扩大。积极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9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26家,新增家庭农场25户,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列入市层面统筹推进的50个商贸流通项目完成投资17.2亿元;莲花山物流小区项目稳步推进;旺城广场引进了大润发超市、国美电器等知名商业连锁店,开业后迅速成为我市商业新旗舰;商业特色街升级改造步伐加快,大东上路旅游商品特色步行街和大南路、五坊路商业特色街开街试业,鸳江丽港商业街被评为“广西特色商业街”。抢抓南广高铁全线通车的机遇,大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推动全区旅游业发展,横店影城、正大国际旅游等项目相继完成,仙人湖景区被评为自治区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区全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超230万人次,增长10%。

(三)完善载体强基础,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提速。加快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5亿元。全力服务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累计完成各重点项目征地任务12000亩;加大打非治违工作力度,拆除违法建设房屋46间,建筑面积达6113平方米;扶典冲排水渠、大园桥、紫金村综合码头一期工程建成完工;塘源一路实现4.5公里粗通;中储粮码头一期工程顺利推进。扎实推进三大园区建设,松脂生态园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批复“全国松脂林化工品牌创建示范区”,食品医药产业园年产7万吨胶原原料等工业项目加快推进,塘源现代制造产业园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松脂深加工、蛋白肠衣、蜂蜜加工和中密度纤维板的产能稳居“亚洲第一”。

(四)改革创新增活力,开放合作水平进一步提高。政府机构改革加快推进,出台了《万秀区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新成立了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区城市管理局,新组建了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政府职能进一步优化健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承接上级下放的审批项目56项。有序推进夏郢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推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深入开展,新增个体户1596户,企业户数457户,分别增长26.9%和178.7%。坚持“东向”战略,主动对接粤港澳,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全年引进项目241个,合同投资额274亿元;完成到位资金96.56亿元,增长3.6%。借助节会平台发展经济,成功承办了“第十一届梧州宝石节·岭南美食节”。

(五)强化管理优环境,生态宜居城区建设进一步加快。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城市建设三年提升工程的重大部署,安排建设项目37项,总投资1亿元。石鼓冲地灾整治已搬迁1536户,拆除房屋223栋,基本实现圆满收官。粤桂新城205间房屋回建地基础已经完工,其中135间即将交付农户建房;总投资75.6亿元的太和新城项目已正式签约落地,征地搬迁摸底调查、地灾评估、控制性规划编制、打非治违等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积极实施百花冲、工厂一路、富民和榜山西侧零星地块等4个片区棚户区改造工作,已完成入户调查登记2564户。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强,新增植树造林9120亩。“清洁乡村”活动通过了自治区的年终验收考核,“生态乡村”活动全面启动,完成了65个村庄规划,新增乡村垃圾处理设施32处、垃圾桶8323个,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深入开展,建立了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大力建设改造大东上下路、五坊路等商业街区和新兴、怡景等市场,规范和引导文明经营,城市“六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加强人工宝石加工污染源头治理,宝石加工集中区建设加快推进,已建成厂房54500平方米,已引导800多户加工户入园,安置机台1012台(套)。

(六)改善民生保稳定,社会各项事业进一步发展。公共财政支出更多向基层和民生倾斜,民生支出占比达80.4%。总投资达1.83亿元的1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面完成。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投资300万元打造的广西第一个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万秀区云家庭服务中心顺利运营,用户超5000户,服务商家50多家,得到广大群众尤其是老年群体的一致好评,并获得自治区和市里的充分肯定。实现夏郢镇客运专线公交化,帮助5万多群众圆了企盼多年的“公交梦”。精准扶贫取得实效,减少贫困人口605人,贫困村人均收入增长19%。多举措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4%。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年发放各类助学金152万元,资助学生2874人次;4314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安排就近入学,675名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全部正常就读;大东路小学、北环路小学、里秀小学附属幼儿园等7所学校教学楼建成投入使用,完成投资1.2亿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走在全市前列,被自治区确定为首批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试点城区。加大社会保障工作力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完成参保人数32296人,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1129人;救助城乡低保对象9.5万人次,发放城乡低保补助金2040万元。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新农合覆盖面达到99.3%。持续推进“安居乐业”工程,新增廉租住房补贴发放63户,扶持小微企业70家,完成6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任务。新增城镇就业903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低于目标控制率0.8个百分点。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3个、社区公共服务中心6个。稳步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单独两孩”政策得到落实。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呈大幅下降趋势。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全年没有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深化“法律六进”、法治城区创建活动,荣获广西“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单位称号。深入开展“大接访、大排查、大调解”活动,全年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7.3%。年内全部清偿群众集(借)资款,解决了拖延20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扎实推进平安万秀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2014年前三季度社会稳定动态7项指标位列广西第9名,被推荐为2013—2014年度广西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

(七)转变作风提效能,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推进政府廉政建设,加大审计和行政监督工作力度,深化部门预算管理和公务卡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整改“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67条意见已整改落实65条,整改完成率97%,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05件。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三公”经费支出比年初预算压减208万元,发文、工作会议的数量分别压缩20%和25%。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更好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为100%。

一年来,我区科技创新取得明显成效,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工作扎实开展。编制、法制、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统计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联、科协、老龄、档案、保密、地方志等工作取得了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面对困难和挑战,全区各项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可喜成绩,新万秀的宏伟事业实现了良好开局,万秀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区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和区政协加强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上的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辖区的部队和中直、自治区直、市直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万秀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发展速度依然不快,稳增长的基础有待加强;项目推进困难依然存在,用地瓶颈问题突出,征地拆迁和打非治违任务依然艰巨;产业结构还有待进一步调整,转型创新发展任务依然繁重;财政和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压力加大,改善民生与群众期盼仍有一定的差距;政府职能转变有待加快,政务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等。对此,我们将决不回避、决不退缩,以对万秀区发展和全区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5年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当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我区经济规模不大、产业结构不优、内生动力不足等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在新常态下对发展的制约和影响表现得更为突出,各项改革发展任务紧迫而艰巨。但总的来说,我区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珠江—西江经济带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全面启动,进入两省(区)实质性联合推进阶段;自治区深入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开展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大会战;我市继续实施“三年一工程”活动,加快建设“两区一城”,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和措施,等等。同时,我区棚户区改造、太和城规划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列入市层面统筹加快推进,将给我区发展增添新动力。我们必须抢抓机遇,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更加注重提质增效,努力保持合理较快的发展速度;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努力寻找发展新动力;更加注重转型升级,努力推进传统优势产业稳健发展;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取得新成效。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产业强区、开放兴区、城乡一体、和谐发展”的发展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两区三园”、“五商圈六新城”建设步伐,全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强法治、转作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财政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进出口总额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

需要说明的是,经济步入新常态,要正确看待经济增速的问题,不能盲目追求高增长,也不能把“经济换挡”看作“经济失速”。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工作基调,要求有条件地区可以乘势而进,能快就不要慢。在此基础上,我们认真研究、充分论证,确定了上述目标,既体现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考虑了与“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的衔接;既体现了转方式、调结构的现实要求,也考虑了经济持续增长的迫切需要;既体现了助跑摸高的工作原则,也考虑了经济下行的实际困难。这是一个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

三、2015年主要工作安排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确保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九项工作:

(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改革开放是富民强区的必由之路,要通过新一轮改革开放,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推进经济社会新发展。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规范行政审批管理,完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积极承接好上级下放的审批事项。健全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区城市管理局、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等新组建部门工作机制,确保有序高效运行。加强财税管理改革,积极落实新《预算法》,强化预算支出约束。逐步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坚持“东向”战略,密切与粤港澳的经贸合作,深化政府、民间、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举全区之力,全面落实《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积极配合探索建立试验区运行体制。充分挖掘招商工作潜力,改进招商方式方法,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全方位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巩固提升二产,强化优化三产,突出三产重点招商方向,挑商选商,努力完成招商引资增长8%以上。

(二)项目带动,优化环境,拉动经济持续增长。

当前,投资仍是我区经济增长主动力,要以重大项目为支撑,持续掀起项目建设热潮,努力稳定和扩大投资。

抓好重大项目建设。突出扩量提质保进度,努力开辟投资新领域,优化投资结构。初步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56项,总投资546.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2.6亿元。其中,续建项目62项,年度投资41.6亿元;计划新开工项目93项,年度投资31亿元;计划完工项目74项,年度投资17.7亿元。

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着力推进交通、水利等42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0.6亿元。路桥方面,加快推进市环城高速公路、207国道东绕城过境一级公路等项目建设。水运方面,重点推进大利口码头、塘源综合码头等项目建设。防洪方面,加快高旺防洪堤、塘源防洪堤建设。

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完善重点项目管理机制,加强项目过程管理,细化项目“形象进度”计划,大力破解制约瓶颈,力促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建成投产。加快推进市环城高速公路、太和新城等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保持打非治违工作的高压态势,为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创造良好条件。

加强项目研发和储备。坚持辐射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和短平快项目同步推进,精心研发项目,加快建设项目储备库。围绕重点支持的投资方向和领域,加强与上级沟通衔接,力争一批项目纳入自治区及市层面统筹推进的盘子。抓住高铁开通和重大节庆会展活动接连举办的契机,依托我区良好的商贸物流基础,大力发展楼宇经济、节庆经济、体育经济等,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做好“十二五”终期评估,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

(三)创新引领,主动转型,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

我区是工业老基地,工业转型升级任务迫切而艰巨,要坚持做大增量和提升质量并举,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围绕加快发展新能源、信息技术、文化创意、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重点推动广西微软创新中心、盛意达电子创意文化城、爱能森节能环保储热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围绕做强做优传统优势产业,鼓励和支持食品、医药、松脂、林产林化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抓好9项工业技改项目,力争完成更新改造投资68亿元,增长10%。

不断壮大园区经济。加快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西江特大桥、塘源一路、塘源污水处理厂等标志性工程,力促塘源防洪堤、起步区路网等重点项目开工。加快抓好粤桂新城、7万吨胶原原料、粤桂农产品物流集散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全力做好国光西部产业基地、中兴IT产业基地、安富利电子产业园等重点项目落地服务。同步推进宝石加工集中区、莲花山物流小区等产业园区建设,力争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3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25亿元。

大力扶持企业发展。持续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打造服务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建立政府与企业良性互动的协调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助保贷”工作,力争完成推荐担保融资30亿元,大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加大企业培育力度,重点扶持年主营收入在1000—2000万元的企业上规模,力争规上工业企业新增2家以上。

(四)强基提质,多措并举,促进“三农”健康发展。

坚持集约发展,打好绿色牌、走好特色路,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完成粮食播种面积6.9万亩、粮食总产量达2.4万吨。抓好优势特色产业,力争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1600亩以上,思委米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以上。鼓励和支持六堡茶企业做优做强,进一步扩大品牌优势和文化影响。全力推进思良江休闲农业观光带建设,积极申报湿地公园;加快大自然现代农业生态园、铁皮石斛生态园的规划建设,积极创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深入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全年植树造林面积7000亩以上。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做好财政转移支付的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农业保险等工作,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积极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试点扩面工作。稳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全年新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家,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切实做好农产品质量监测,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开发力度。筹措资金1.8亿元抓好城市防洪、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农田水利、中小河流治理等15个项目建设,争取思良江小流域治理项目全面开工。全面开展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持续完善农村公路路网,加快农村公路硬化,力争完成夏郢至六堡道路硬化工程建设。筹措资金200万元以上,大力实施精准扶贫,通过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方式,不断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

(五)科学布局,优化升级,推动三产提速发展。

商贸繁荣是我区最大的优势。要以完善体系、扩大内需、繁荣市场为方向,持续推动商贸物流、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优化升级,重振“百年商埠”雄风。

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加快推进“五商圈”建设,以商圈建设为引领,促进商贸业做大做优。大力打造提升旺城广场、骑楼城等重点商圈,进一步完善周边综合功能配套设施,扩大商圈规模、提升商圈档次。加快推进传统市场升级改造和商业特色街区建设,充分发挥特色街购物、娱乐、旅游、休闲等功能的集聚作用,不断优化全区商业网络结构和布局。

积极发展休闲旅游观光业。围绕建设旅游中心区的目标,推进8个旅游项目建设,年度计划投资3.58亿元。加快推进万秀茶花生态园、万秀区玉石书画城升级改造及骑楼城旅游服务中心等项目,继续办好梧州宝石节宝石饰品设计大赛、岭南美食节等节庆活动,积极打造“历史文化之旅、宗教祈福之旅、生态休闲之旅、美食文化之旅”四大旅游品牌,大力开拓旅游客源市场。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借助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平台,发挥李家庄码头等大型综合码头优势,遵循“港产并举、港城一体”的理念,打造节点物流,形成点、线、面结合,内外循环,有序畅通的商贸物流发展格局。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加强合作,引导神冠公司等大型集团公司剥离自营物流服务功能。加快推进莲花山物流小区、新两广农贸批发市场项目建设,力争建成区域性物流集聚区和货运集散地,大力发展物流经济。

(六)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新常态下,要积极用好新型城镇化这个强大引擎,推进扩大投资,释放更大的内需潜力。

实施城市建设三年提升工程。围绕城市新区拓展、旧城改造、城市公园及绿化美化建设、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7大任务,重点实施13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6400万元。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重点抓好百花冲片区、工厂一路片区、富民片区等棚户区改造项目。加快“三冲”地质灾害整治,大力推进整体搬迁、集中安置,实现安全隐患彻底治理。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推广“科学规划、以建促管”有效经验,彻底治理商业街区及其周边城市乱象。

加快推进“六新城”建设。推进产城融合,进一步推进城镇扩容升级。力争粤桂新城有新的形象进度、“三冲”新城进入开发阶段,同步推进已列入棚改工程的富民新城建设,大力推进太和新城一期征地工作。加快推进夏郢镇辽塘小城镇实质性开发建设,促进城乡要素流动,提高城镇化水平。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积极配合市开展户籍制度深化改革,创新人口管理,逐步建立以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为户口迁移条件、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的人口登记制度,打破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性质划分。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坚持自主意愿、因地制宜原则,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市民化,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

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在劳动就业、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社会福利等各个方面拥有平等的权利和待遇。推进教育公平,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抓好医疗卫生服务,将落户城镇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管理。以农村道路、饮水安全、环境整治、信息畅通为重点,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覆盖。

(七)治理环境,绿色发展,着力建设美丽新万秀。

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生共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生态乡村建设。以“美丽万秀·生态乡村”活动为抓手,扎实开展“村屯绿化”、“饮水净化”和“道路硬化”三个专项活动。继续抓好农村家园、田园、水源、公路、铁路沿线环境清洁,巩固“清洁乡村”活动成果。进一步完善活动开展、资金投入、监督检查机制,推进城区环卫向乡村纵深推进。加快推进夏郢镇凤凰村旧圩组城乡风貌改造和“美丽乡村”试点项目,完善村庄美化、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

完成节能减排任务。重点推进节能技术改造和工业能效提升,引导企业开展节能低碳行动,加快推进清洁生产、资源节约生产。抓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推进规模化养殖场减排,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加强人工宝石加工污染源头治理,引导1700户人工宝石加工户入园加工。

(八)统筹安排,完善机制,织好保障民生安全网。

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先保障民生投入,优先安排民生项目,优先解决民生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区人民。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进一步加大对教育投入,重点抓好总投资1.07亿元的5.9万平方米校舍项目建设,推进已完成立项的梧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振兴小学、夏郢第二初级中学等15个项目早日开工建设。以开展自治区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试点创建工作为契机,全面实施“学区制”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力争今年年底顺利通过自治区验收。
      强化就业和社会保障。落实更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重点做好困难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大中专毕业生等群体的就业和培训工作,力争实现全年新增就业8300人。抓好住房保障,继续推进55套教师公租房建设,完成6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以及新增廉租住房补贴发放等目标任务。以云家庭服务中心为平台,积极推进居家养老和家庭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将云家庭服务打造成我区社区管理创新品牌。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统筹推进卫生计生科技文体事业。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提高群众生活健康水平。全面落实各项计生惠民政策,持续推进诚信计生,提升优质服务水平。深入开展新一轮科技创新工作,建立健全“三农”科技信息网。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强化万秀风采、社区居民节、“美丽万秀·文化绽放”等文化品牌活动带动,组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广泛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职工和残疾人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弘扬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大力推进平安万秀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完成“六五”普法任务。严格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突出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解决好征地拆迁、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引发的矛盾,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深入推进平安万秀建设,提升社会公众安全感。积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狠抓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能力建设,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强化应急管理工作,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办好民生实事工程。筹措资金1.85亿元,实施社保、健康、教育、文化、强基、环境整治、安居、农补、生态、基层政务等10项惠民工程,重点建设改造一批城市及农村中小学危房校舍和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教师周转房配套设施建设工程,解决好城东镇、夏郢镇共15880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建设等一系列为民办实事工程。

(九)依法行政,提高效能,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障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为人民谋利益。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全面完成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科学界定部门职能,理顺职责关系,合理确定内设机构。积极推进制定政府权力清单及责任清单,探索建立和完善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把管理事务从事前审批更多地转移到事中、事后监管,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大力转变工作作风,对法定职责范围内的行政事务,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狠抓工作落实,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进一步规范政府及其部门的行政行为。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制度,形成群众建议与行政决策的良性互动。建立经常化、制度化的政府新闻发布会制度,进一步扩大群众的知情权。

强化对行政权力监督和制约。完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主动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完善决策咨询机制,注重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确保政府决策合法合规。

加大反腐倡廉力度。深入推进政府党风廉政建设,加大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力度,防止权力滥用。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严格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严防“四风”反弹。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降低行政成本。加快全区机关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适时开展政策落实情况、财政资金使用效果审计。完善村集体经济监管工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同时,我们还要加大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力度,大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依法保障公民特别是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继续做好统计、审计、地方志、档案、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等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各位代表,事业凝聚人心,实干赢得未来。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以及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团结奋斗,为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和建成幸福和谐、宜居宜业新万秀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珠江—西江经济带:简称珠西经济带,是指以珠江—西江流域为依托的区域经济发展体系,横贯广东、广西,上联云南、贵州,下通香港、澳门。2014年7月,国务院函〔2014〕87号文批复《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明确构建一轴(珠江—西江主干流区域)、两核(广州和南宁)、四组团(广州—佛山、肇庆—云浮—梧州—贵港、柳州—来宾、南宁—崇左—百色)的发展格局。

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大会战:2014年7月,自治区召开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动员大会,决定用3年左右时间重点围绕西江经济带西江水道、重大产业、重点园区、重大物流、生态环境等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实施12大类共166个项目,总投资约6300亿元。2014年8月,梧州市召开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大会战动员大会,计划用3至5年的时间,实施13大类304个项目,总投资2476亿元。

双核驱动战略:指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两大发展战略,是自治区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总体布局、实现江海联动的重大举措。2014年10月,全区“双核驱动”战略工作会议召开,明确打造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两大核心增长极,使之成为支撑引领广西加快发展的战略引擎,为新常态下广西保持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保障。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2014年2月7日,国务院以国发〔2014〕7号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启动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主要是通过改革公司注册资本及其他登记事项,进一步放松对市场主体准入的管制,降低准入门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加快发展;通过改革监管制度,进一步转变监管方式,强化信用监管,促进协同监管,提高监管效能;通过加强市场主体信息公示,进一步扩大社会监督,促进社会共治,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城市建设三年提升工程:2014年11月,梧州市制定《城市建设三年提升工程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利用三年时间大力实施城市规划、新区拓展、旧城改造、园博园等系列公园规划建设、区运会场馆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市道路建设、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7项建设任务,计划总投资460亿元,共154个项目。

五商圈六新城:“五商圈”是指我区鸳江丽港、骑楼城、宝石城、太阳广场、旺城广场五个商圈;“六新城”指我区推进的粤桂新城、三冲新城、龙湖新城、富民新城、太和新城、高旺新城。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是指广西、广东两省(区)以梧州和封开两地边界为轴心,在靠近西江和321国道的100平方公里区域(两地各50平方公里)建立的“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是全国第一个跨省区的特别合作区。特别试验区重点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传统资源型产业、物流及生产性服务产业、旅游养生及文化创意产业、现代农业产业等作为产业发展方向。特别试验区内两省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布局,来探索建立一个利益共享、资源共担的合作模式。

两区三园:“两区”指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先行区和起步区;“三园”指我区食品医药产业园、松脂生态园、塘源现代制造产业园。

云家庭服务中心:我区针对“社区服务不到位”、“居家养老照顾难”等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2014年3月投入近300万元建立了云家庭服务中心平台(以下简称“中心”)。中心是由万秀区民政局、深圳凡达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合作搭建的公益性公共服务机构。依托“平安健”移动终端及呼叫服务平台,奉行“爱心到家,服务到家”的服务理念,为辖区老年人和广大市民提供各种咨询、家庭综合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打造真正意义上“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和社区居民家庭的“贴心人”。

楼宇经济:是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以开发、出租楼宇引进各种企业,从而引进税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以体现集约型、高密度为特点的一种经济形态。主要表现为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业、咨询业、广告策划、影视制作、网络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咨询中介公司、高科技企业、娱乐服务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旅游服务企业、交通通讯企业等国内外各类企业和公司。

节庆经济:节庆经济是指节庆日期间的经济消费模式。

体育经济:指从生产和经营的角度出发,把大众的体育生活和与此相关的经济行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作为一项特殊的产业来发展。

物流经济:是指与物流活动有关的经济关系,包括生产企业的原材料采购、供应,生产制造过程中工序之间、车间之间半成品的流转,成品制成后的分类、包装、运输、储存、配送,一直到顾客手中这样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

助保贷:即“助保金”贷款业务,是指以政府财政资金作为风险补偿金,在企业提供一定担保的基础上,由企业缴纳一定比例的助保金和政府提供的风险补偿金共同组成“助保金池”为企业贷款增信,通过银行受信有效放大货款额度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担保贷款。

学区制改革:是自治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体制和机制创新的实践模式之一,是中小学实行分片划区管理的制度。通过优质学校带动新办学校、相对薄弱学校共同发展的一个体制模式。如以一个盟主学校为龙头,带动其他兄弟学校“抱成一团”,组成“1+X”学区管理模式,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对口交流。这是一种中心拉动、以强带弱、共同发展、整体推进的均衡发展策略。

(来源: 梧州市万秀区政府)
?
版权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bet365进不去
桂ICP备14002522号-1 梧公网安备:45040502000074号
电话:0774-2023242 传真:0774-2028918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
广西网警虚拟岗亭 广西网警ICP备案